2025-07-28 09:41
来源:本站
日前,“益企向善·社区慈善联合行动暨关爱平台发布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项目将以受助人为中心,关爱平台为载体,广泛连接社会资源,着力打造示范社区和特色社区,共同建设多方协同、价值共创的可持续社区慈善生态。来自政府部门、公益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社区商户、街道及社区代表等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社区慈善新模式的启航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关爱平台”的焕新发布。
立足本地资源
为社区慈善提供多元支撑
“益企向善·社区慈善联合行动”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慈善分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
“增强社区服务供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深圳市慈善会副会长叶征航表示,联合行动将立足社区,充分挖掘来自本地企业、社区商户、慈善组织等多方的优势资源,为社区慈善提供多元支撑。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乐新村的肠粉店“阿峰小食糖”,十几年来平均每天制作40余份爱心肠粉,免费提供给社区有需要的环卫工人、残障人士。“我的店只要还在营业,就要帮助到我要帮助的人。”店主李峰说。
参加“益企向善·社区慈善联合行动”后,类似“阿峰小食糖”这样的社区小店可以获得运力和关爱券等支持,这些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小店帮助他人的成本,周边居民对商铺的信任度也更高。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介绍,联合行动以深圳为先行示范试点地区,一期将立足深圳10个区、130个试点社区。后续将在不同的社区举行慈善资源对接会,并提供启动资金,激活社区商户、企业、志愿者开展广泛的邻里互助。
“益企向善·社区慈善联合行动”的落地,离不开像李峰这样爱心商家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支持。发布会现场,发起方为首批共建企业、社区爱心商家授牌。
数字化工具
精准匹配受益人个性化需求
在“益企向善·社区慈善联合行动”中,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关爱平台”是多元社会资源与受助人需求精准对接的关键连接器。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曹帆介绍,基于社区慈善不同场景,“关爱平台”目前已实现物资、服务、现金等不同类别公益项目对接,让更多爱心企业和商户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更精准地服务受助人。这些需求类型包括为困境人群及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日常用品,以及餐饮、理发、小型家电修理等多样化社区服务。
她介绍,在生态合作中涌现出了很多合作案例:在物资捐赠方面,壹基金与民乐肠粉店合作推出的“爱心肠粉关爱卡”,企业捐赠资源可通过线下门店渠道发放,受助人可在指定地点就近领取、就餐;在服务捐赠方面,“民生银行小小银行家关爱卡”中装进了财商启蒙课,将银行的企业服务转化为公益活动;在现金捐赠方面,广东开展的粤伴童行心愿计划,通过发放“心愿券”、让受助儿童在“爱心妈妈”陪伴下自主选择所需物资,真正做到了从“我们想给”到“他们需要”的转变。截至今年6月,“关爱平台”已连接了全国11个省市的在地慈善资源,为受助人构建长效支持网络。
多方聚力共创
探索社区商业向善新路径
在当天的活动上,来自爱心企业、社区商户、公益慈善组织等多方力量的代表进行了圆桌对话。
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郭云霞谈到,深圳之所以能推动社区慈善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政策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加上多元的主体、多元的发展模式。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灾发展部部长廖玲分享了贵州榕江水灾救援行动中与伊利基于“关爱平台”联合行动的心得;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林益仲分享了用关爱卡联合商家给孩子们发放文具的项目经验;北京货拉拉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慕林杉分享:当关爱平台的精准匹配能力与货拉拉的物流能力结合,大家各自发挥所长,效率倍增。
深圳市晨味坊餐饮有限公司民乐分公司负责人李峰,在深圳各区开设十多家店,积极帮助残疾、孤独症、听障等残障群体。他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关爱平台”,最大原因在于让社区工作站的资源对接更精准。
圆桌论坛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王振耀教授进行了现场点评。他表示,社区慈善与关爱平台的结合,将带来社会服务的巨大变革。“深圳有得天独厚的社区优势,通过‘益企向善·社区慈善联合行动’,实现了志愿服务、社区商业、公共管理、社会政策等要素的多样化对接,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服务能量。”王振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