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4-07-26 0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华社
近年来,增加急救的流动性已经成为社会自发行动。比如,司机开着贴有“如需急救,请截停我”等车贴的车辆上街、并随时准备为路人提供急救服务。此外,一些地方还将这类行为纳入到志愿服务范畴,通过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带动引领,激励更多人参与流动急救,使之更成规模、更加规范。
除了个人和私家车参与流动急救,公交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等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去年2月,上海第一家公益急救车队成立,挂有“车内有AED,紧急时无偿使用” 标志的车辆成为上海市街头的一景。2023年春天,北京、河南新乡、平顶山、浙江宁波等地也先后出现“公益急救车队”。此外,大连市10辆私家车常备AED形成“移动急救站”;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些出租车自动配备了AED,通过“移动AED”汽车平台,建立快速急救响应机制。
这次虽然是一位外卖小哥的自发行动,但仍具意义。外卖员深入社会角落,接触面很广,若更多外卖员能变成“移动的急救站”,势必可以大幅扩大急救设备与技术的影响范围,让有需要的人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获得急救。尤其是,急救黄金四分钟短暂和宝贵,外卖员深入现场,利于抓住宝贵的时间。
然而,急救流动化是一个公共卫生议题,要真正实现急救流动化,不能仅依靠外卖员、司机等群体的个体力量和自发努力。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以及企业,需在其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例如,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组织通过政策引导、专项基金设置、AED设备支持等,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流动急救中来,而企业也对那些自愿承担这一社会责任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嘉奖和鼓励。这样,才既能提高企业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同时让“救”在身边在社会的每个角落成为现实。
同时,公众参与也是急救流动化成功实践的关键。急救离不开爱心,更离不开技术,眼下,还应继续推动急救知识的科普工作,进一步提升人们对急救时效、急救方法的具体认知。现实中,只有更多人懂得正确急救知识、更多人能伸出援手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我们才能将生命与健康的堤坝筑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