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16:38
来源:本站
9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职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法治保障,民生福祉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
会上,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说,“十四五”时期,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立足职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相关任务的落实以及政府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等各项工作,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任务落实更加有力,各项任务得到扎实有力推进。二是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5年来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53件、制定修改行政法规150件次。三是民生福祉的法治保障更加坚实。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重点,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法、学前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四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5年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7亿多次。五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更加有效。5年来全国310万名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六是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更加彰显。5年来办理司法协助案件1.6万多件,办理涉外仲裁案件1.6万件。
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介绍说,近年来,司法部大力推进公证便民利民,部署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2023年围绕“减”字,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删减证明达29.3%,有效解决循环证明、无谓证明等问题。2024年聚焦“快”字,推出压缩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7项提速措施,明确将出具部分公证书的期限分别缩短至5个或者10个工作日以内,“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范围扩充至31类84项。今年突出“好”字,在14个方面采取38项措施,推动公证服务质量更好、服务更优、群众满意度更高。
李明征表示,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有关部署要求,采取务实举措,全面提升公证服务质效。一是在公证可及性方面,有序推进公证执业区域放宽至省一级,推动学历学位、机动车驾驶证、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公证事项“跨省通办”,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公证;创新推广“互联网+公证”服务新模式,依托远程视频公证服务手段为居住异地或旅居海外公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证服务。二是在公证便捷性方面,实行公证服务工作日错峰延时、周末不打烊等便民举措,切实解决群众节假日办理公证难等问题。为服务便利公民和企业“走出去”,拓展创新“公证+认证”联办机制,打通公证认证“最后一公里”;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待,或者是提供“上门办证”服务,让出行困难群众“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公证服务。三是在公证公益性方面,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青少年等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对80岁及以上老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公证服务费用。2021年以来,为上述群体共办理减免收费公证35.4万件,办理免费遗嘱公证9万件。
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介绍说,“十四五”期间,司法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的职能作用,在机制全、领域广、队伍强、效果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大力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调解工作机制持续健全。目前,在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信访等部门共设立调解组织2.8万个,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衔接联动机制及时就地化解。二是化解纠纷范围更加广泛。做好婚姻家庭、邻里、山林土地、医疗、道路交通等传统纠纷调解工作的同时,不断向数字智能、平台经济、新就业形态等领域拓展,向楼宇、商圈、园区等场所延伸,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解纷需求。三是调解组织队伍不断加强。目前,全国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69.6万个,5年来专职调解员由36.4万人增长至47万人,提高29%。四是纠纷化解质效显著提升。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92%,促成案结、事了、人和。
“基层司法所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司法所共有3.9万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全国司法所每年调解矛盾纠纷800多万件,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950万人次,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吴言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