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退出
  •  
1 2 3 4 5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总会简介
    • 总会章程
    • 总会领导
    • 常务理事
    • 理 事
    • 总会制度
    • 机构职能
    • 荣誉职务
    • 机构资质
    • 联系方式
  • 信息公开

    • 财务会计报告
    • 年度工作报告
  • 新闻资讯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 慈善动态
    • 慈善文化
    • 慈善掠影
    • 慈善杂志
    • 通知公告
  • 慈善项目

  • 公益基金

  • 爱心榜单

  • 网络众筹

→ 新闻资讯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 慈善动态
  • 慈善文化
  • 慈善掠影
  • 慈善杂志
  • 通知公告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3.28慈善一日捐

    已筹款:¥5606846.14
  • 紧急驰援防汛救灾

    已筹款:¥5633.59

非法集资黑手频频伸向 “养老钱”

2025-08-21 10:43

来源:本站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5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再次为全社会敲响了防范养老诈骗的警钟。这些案例触目惊心,涉案金额巨大,受害群体广泛,且多为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老年人。

用虚假场景包装的金融骗局

  5起典型案例分别是:

  内蒙古王某等人以销售墓地返利为名,于2016年-2019年间通过实际控制的殡葬服务公司,推出1年至5年期返本付息的墓地销售模式。客户购买墓地满1年后,若退还墓地,公司将支付8%-15%的利息并返还本金。这一诱人承诺吸引了800余名参与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80%,共吸收资金7000余万元。

  辽宁李某等人则打着“医养结合”的幌子,自2013年起注册成立养老产业公司,以出售消费卡、内部增资扩股等方式非法集资。消费卡模式承诺出资人购买后,公司按出资金额的1.2倍充值,两年期满可退还卡内余额或按1.2倍退还本金,给付20%的利息。内部增资扩股模式则以出售公司上市原始股权为诱饵,承诺一定时间内上市,否则退还本金并支付利息。该案共吸收资金12亿元,涉及5000余名参与人,95%为60岁以上老年人。

  江苏任某等人注册成立植物科技公司,以投资“食叶草”项目为名,宣称该项目对老年人有独特保健功效且种植收益可观。他们承诺每单投资3000元,60天后退还本金和200元收益。截至案发,吸收资金340余万元,涉及90余名参与人,80%为老年人。

  湖北廖某等人以实际控制的养老院为名,将服务分为六个等级,宣称客户交纳预订金可享受养老入住优惠和8%-11%不等的年化 “福补”(利息),并承诺3年后退还本金。自2014年起,共吸收资金约4亿元,涉及3000余名参与人,80%为60岁以上老年人。

  湖南龚某等人自2019年注册成立康旅文化集团公司,在全国多地设立分公司,通过组织低价旅游,在旅游过程中向中老年人游客推荐旅居项目,以18%-24%年化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涉案资金6亿余元,涉及8000余名参与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83%。

  这些典型案例只是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的冰山一角,却深刻反映出当前该领域犯罪的猖獗态势,给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威胁。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涉案金额高企

  近年来,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呈现出多发态势。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养老需求日益旺盛,养老产业成为一片“蓝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将非法集资的黑手伸向了老年人的“养老钱”。

  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全国就破获了多起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大、潜在人群数量多、产业发展活跃,成为了此类犯罪的高发区域,但中西部地区的案件数量也在逐渐上升。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不仅给老年人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还对其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许多老年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同时,此类犯罪也严重扰乱了养老服务市场秩序,阻碍了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手法翻新瞄准老年人弱点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现实矛盾,以提供价低质高的养老服务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

  一些机构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通过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方式,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予高额回报,变相非法吸收资金。部分不法分子打着养生、健康旗号,以赠送保健品、购买返利、举办养生讲座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人投入资金。他们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夸大所谓“保健”产品的功效,通过免费体检、专家义诊等手段获取老年人信任,再以消费返利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为诱饵,诱使老年人购买高价产品或参与投资项目。一些不法分子未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发布虚假的投资项目、理财产品等,承诺给予高额投资回报,以投资理财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此外,不法分子还善于利用专业营销宣传和“高大上”包装迷惑老年人。他们聘请专业营销团队,营造公司实力雄厚、前景良好的假象,甚至通过“专家”站台、名人背书等方式增加可信度。同时,打“亲情牌”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段,通过关心老年人生活、赠送小礼品等方式,与老年人建立虚假的亲密关系,赢得信任。

  老年人群体有较强的服务需求和精神关爱需求,但获取服务信息的渠道有限,且缺乏投资专业知识,识骗防骗能力较弱。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这些特点,以各种诱饵,加上“亲情牌”的迷惑,让老年人容易掉入圈套。部分老年人在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时,往往心存侥幸,忽视了背后的巨大风险。

  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的作案手法翻新、套路升级,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给其打击和防范提出了挑战。

多方合力斩黑手

  养老钱是老年人美好晚年生活的保障,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任重道远。

  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全链条打击,对相关犯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犯罪分子付出沉重代价,形成有力震慑,是织密养老金安全防范网的关键。

  增强老年人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则需在宣传上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新闻媒体等广泛推送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提示,开展典型案例宣传,以案说法。专业人士建议,可引入专业机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三进”(进村、进社区、进机构)活动,实现养老机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全覆盖。同时,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商业银行服务大厅、公园、早市等老年人密集场所,通过悬挂横幅、放置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防范知识,提高其辨识力和判断力。

  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缓解社会养老焦虑,可能是破解难题的根本。专家建议,应鼓励各地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支持,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协调金融部门提升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力度,推广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从源头上减少非法集资的诱因。

  对于老年人身边人来说,则应该对老年人多一些关注和关心,特别是关注老年人的投资理财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鼓励老年人在进行大额投资前,多与子女商量,听取专业意见。同时,子女也要加强对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其风险识别能力,让老年人在面对非法集资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多方合力,斩断伸向养老钱的黑手,老年人才有安全、安心的养老环境,才能安享幸福晚年。

开户名称:晋城市慈善总会
开户银行:山西银行晋城文昌街支行
账      号:1113 0120 1110 5023 06
行      号:3131 6800 0126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路959号 邮编:048000

慈善项目联系电话: 0356-2062561 慈善捐赠联系电话: 0356-2062360 邮箱: jccszh@163.com

晋ICP备11000988号-1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732号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