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4-15 15:19
来源:慈善公益报
当千年古村的新春茶话宴变身爱心捐赠现场,当线上拜年红包与慈善捐款同框,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正书写着新时代慈善的温暖篇章。4月1日,象山县慈善总会晒出2025年的“春天账本”:西周镇儒雅洋村单村春节期间募捐55.5万元;丹西街道上吴村连续7年保持100%捐款参与率,今年第一季度累计捐款43680元;新桥镇山根村211户今年春天共募集30260元……一组组跃动的数字勾勒出新时代象山县“人人慈善”的乡村图景。
年俗新解:红包如雨浇灌慈善林
春节前,西周镇儒雅洋村村委会发布了“新春慈善募捐”的通知,在村民微信群激起层层涟漪。儒雅洋村在外经商的乡贤与留守村民通过扫码、现金等多种方式接力捐赠,正月初三,单日募集善款突破20万元。村支书陈松宝的手机成了“24小时募捐热线”。
在山根村,“阿拉山根人”微信群的拜年红包被赋予新内涵。村民顾晓燕边包饺子边在群里连发几个定向捐款红包:“现在拜年不拼手气,拼心意!”该村创新“守岁对账”机制,村支书顾英彪每晚在群内公示当日收支,截至2月19日,211户村民通过“指尖慈善”完成30260元捐赠,透明化操作让传统年俗焕发公益新彩。
乡愁经济:游子反哺激活善循环
在儒雅洋村的乡贤新春座谈会上,6位爱心企业家现场认捐50万元。陈松宝深有感触:“我们照顾好村里的‘一老一小’,游子的乡愁就有了落脚点。”去年村里建设农村会所,乡贤们不仅慷慨解囊,更贡献出了专业方案,累计节省成本近百万元。
上吴村的“爱心反哺”模式独具匠心:每逢中秋重阳时节,每家捐款家庭都会收到村里用善款购置的慰问品。慈善工作站站长吴才林记得,2016年首次募捐后,一些没参与募捐的老人看到邻居收到米油等慰问品,纷纷催促子女“补上爱心”。如今,这个180户的小村已连续7年保持全民捐赠纪录。
阳光账本:透明机制筑牢信任基础
“对于善款我们坚持‘三晒’原则:晒来源、晒去向、晒成效。”山根村村支书顾英彪推出的“当日三晒”原则让人们耳目一新:捐款来源不过夜、支出明细当天清、项目进展实时更。除了在村务公开栏前公布,“阿拉山根人”的微信群成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看见账单。
儒雅洋村则把知情权延伸到项目末端:善款使用明细定期公示,重大项目建设邀请捐款代表现场验收。去年,农村会所建设中,360万元的投资里,有97万元是来自普通村民的爱心捐款。“我们带着账本走访乡贤,拿着规划争取支持。”陈松宝说,公开透明是最好的“劝捐书”。
文明践行:微慈善融入乡村图景
近年来,象山县慈善总会首创的“基层慈善四大工程”: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工程、基层善款募集长效机制构建工程、基层慈善义工品牌建设工程和慈善文化进基层工程,不断推动慈善事业向纵深发展。募集到的善款年年增加,救助支出精准高效,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这些不仅是数字,更是乡村文明的温度计。”象山县慈善总会负责人在解读“春天账本”时表示,“通过将慈善植入传统节庆、乡愁文化,积极探索出了节庆驱动、乡贤带动、数字联动、透明推动的基层慈善新路径。”翻阅象山县慈善总会“春天账本”,这份数字背后跃动着温暖。当慈善扎根乡土、融入年俗,就能在春天播下爱的种子,收获四季中的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