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退出
  •  
1 2 3 4 5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总会简介
    • 总会章程
    • 总会领导
    • 常务理事
    • 理 事
    • 总会制度
    • 机构职能
    • 荣誉职务
    • 机构资质
    • 联系方式
  • 信息公开

    • 财务会计报告
    • 年度工作报告
  • 新闻资讯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 慈善动态
    • 慈善文化
    • 慈善掠影
    • 慈善杂志
    • 通知公告
  • 慈善项目

  • 公益基金

  • 爱心榜单

  • 网络众筹

→ 新闻资讯

  • 机构动态
  • 媒体报道
  • 慈善动态
  • 慈善文化
  • 慈善掠影
  • 慈善杂志
  • 通知公告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3.28慈善一日捐

    已筹款:¥5607756.14
  • 紧急驰援防汛救灾

    已筹款:¥6049.59

“隋唐佛都”——青莲寺

2025-08-27 10:40

来源:本站

去年8月,随着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持续火爆,游戏中山西27处取景地就势走红全国,跟着“悟空”看晋城,迅速成为网络热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晋城,蜂拥至府城玉皇庙、青莲寺等“国保”单位。

青莲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硖石山”,是我国佛教文物留存较完整的寺院之一,并在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居其一,6尊唐代彩塑精美绝伦,其中垂足大佛更是全国唯一。另外,唐碑首线刻佛殿图、罗汉碑记、子母柏、藏式舍利塔等文物,国内罕见。

其实,青莲寺还有一处“宝贝”不被外人所知:一组制作于清乾隆年间的琉璃制品——讲述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西游记”故事。

“隋唐佛都” 保存唐代垂足大佛(小标题)

 

青莲寺分下寺、上寺两院,之间由500多米山道相连,上下相望。青莲寺创建年代可追溯至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创建者为北朝著名高僧慧远(另一种说法是,寺院由北齐时期的昙始大师创立)。

青莲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隋唐时期,青莲寺已达一定规模,与著名的少林寺、法门寺比肩而立,有“隋唐佛都”之美誉。唐懿宗时,赐额“青莲寺”。

青莲寺自北齐时创建以来,历隋、唐、宋、金至明、清各代相继修建,至今仍保存着自北齐至清代各历史时期的造像石,木、石构建筑物及塑像、碑碣等珍贵文物,是一处集建筑、彩塑及石刻为一寺的艺术宝库。

1988年,青莲寺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9月,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挂牌成立。

作为千年古寺,青莲寺下寺北殿,束腰须弥式方形佛坛上,有释迦牟尼等6尊唐代彩塑。 

主佛释迦牟尼高4.2米,肩披袈裟,头饰螺髻,面庞庄严肃穆,饱满俊朗,双腿自然下垂,坐在须弥座上。其左手置于膝上,右手作说法印,眉宇间镇定从容,服饰衣纹线条流畅,保存着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这是青莲寺最重要、文物价值最高的唐代垂足大佛,为唐中晚期作品。从全国来说,垂足唐代大佛仅青莲寺一例,艺术价值极高。

南殿现存12尊彩塑,佛坛上正面5尊塑像是宋代原作。殿内还存有勒石于唐宝历元年(825年)《硖石寺大隋慧远法师遗迹记》石碑,碑首上方有“弥勒讲经线刻图”,是唐青莲寺的完整建筑图,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和佛教史的珍贵史料。

寺内还有座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造的相轮十三层覆钵佛祖真身舍利塔,是晋城境内现存唯一的藏式佛塔。

 

晋城琉璃历史悠久(小标题)

     

上寺为两进院落,由南向北,天王殿、藏经阁、释迦殿、法堂,沿中轴线依次排列。

释迦殿创建于宋元祐四年(1098年),位于上寺中轴线的二进院落,坐落在高近2米的砖砌台基上,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殿四周立柱为方形抹棱石柱。宋金时期晋城地区的寺观庙宇,其主要殿堂多使用石料作柱、门框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青石柱表面不仅刻有花纹图案,还刻着施主姓名和“元祐”“宣和”“元符”“承安”“嘉靖”等宋金及明代年号,不仅为后人留存下精湛的古代石刻艺术作品,也给研究青莲寺建筑断代提供了准确依据。

居于释迦殿之南的建筑是藏经阁。藏经阁整体为单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与晋东南地区常见的二层民居有相似之处。除上层大木构造平梁之上构造之手法为元代特征外,藏经阁现存木质构件多为宋代原物,部分斗拱之上尚留有宋代彩绘痕迹。

由于“身材”高大,如果站在藏经阁前,是无法看到阁顶的。游客只有置身对面的释迦殿台基之上,才能将藏经阁殿顶收入眼帘,阁顶正脊琉璃也就一览无遗。

在我国古代宫廷庙宇等建筑中,琉璃制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构件,由于造型美观、鲜艳靓丽,始终是吸引游客眼球的亮点。

琉璃最早发明于山西,在全国久负盛名。在历史上山西众多门派的琉璃匠师中,河津吕家、太原马庄苏家及阳城后则腰乔家最为出众。

据史料记载,明代阳城境内琉璃工艺达到鼎盛。乔家生产的琉璃,名声之大,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之说。其烧造的琉璃,不仅当地修建殿宇中广泛使用,且在明北京故宫、十三陵等建筑中屡见不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故宫翻修时,许多上刻“山西泽州”“阳城琉璃匠乔”字样的琉璃瓦被发现,经鉴定为阳城制品,足以说明乔家琉璃在全国的地位。

2008年12月24日,晋城市文物“三普”中,在阳城县城附近的东关村一个小山坳中,文物普查人员发现了乔家在阳城最早的瓷窑遗址。

  

藏经阁阁顶现“西游记”故事(小标题)

发现“西游记”题材琉璃饰物,略显偶然。

2023年,在对藏经阁进行防雨修缮时,需将阁顶琉璃饰物取下放置地面保护。也就利用这个时机,青莲寺工作人员才近距离观赏到这组琉璃的“芳容”。

阁顶正脊琉璃以绿、黄色为主调,约由20块琉璃组成,饰物内容分呈琉璃两面,有僧人、龙形及腾云驾雾的神仙等形象出现。

 “西游记”故事琉璃由三块琉璃组成,共有8个形象,虽然琉璃表面出现脱色,内容保留还算完整:

在丛山峻岭中,手持金箍棒、头戴紧箍咒的“孙悟空”扭头牵引驮着经书的“白龙马”行走在一座石拱桥上,而走在前面的“唐三藏”,忽然扭过身来,打量着身后“大徒弟”的一举一动;此时,猪脸形象的“二师兄”右肩扛着的已经不像是经常使用的钉耙,而是挑着捆有经卷包裹的担子跑在了最前面,似乎有取代“大师兄”角色之意;在“唐三藏”与“猪八戒”的中间,有个头部缺损的壮汉,成捆的经书包裹挑在担子两头,左手紧握压在左肩上的担子,向前迈着大步,看形象,显然是沙和尚无疑。

另外,在“唐三藏”与“孙悟空”之间,出现一个手持木棍的年轻僧人,而在奋力扬蹄的“白龙马”的后面,两名挑担僧人(其中一人头部缺损)紧随其后......

这组琉璃展示的内容动感十足,将师徒四人历经艰险西天取经的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组琉璃有多少年历史?是否出自阳城乔家之手?

工作人员在琉璃鸱吻上发现“乾隆十二年(1747年)” 题记,却没找到制作者的题款。这组“西游记”故事琉璃饰物已有278年历史。

“西游记”故事琉璃饰物,为何出现在藏经阁阁顶?

在晋城有一个传说:青莲寺藏经阁阁顶装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西游记”故事内容琉璃,是为了保护藏经阁收藏的历代经书。因为师徒四人从西天取回的经书,有一部分保存在青莲寺藏经阁。

作为寺院中“图书馆”的藏经阁,北宋时曾藏有5000余经卷。历史上,由于屡遭劫难,到底有多少藏经,外界很难知情。

阁上所藏经卷在历次兵祸和寺院兴衰中散佚。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曾在此借取部分珍贵经卷,再不复还。上世纪三十年代,藏经中的三十八卷北宋《开宝藏》曾赴京展览,后丢失二卷。抗战期间,剩余三十六卷没了下落。

1986年,在高平河西镇新庄村发现三卷经书,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开宝藏》二卷,《辽藏》一卷,均为该寺藏经中的一部分。


开户名称:晋城市慈善总会
开户银行:山西银行晋城文昌街支行
账      号:1113 0120 1110 5023 06
行      号:3131 6800 0126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路959号 邮编:048000

慈善项目联系电话: 0356-2062561 慈善捐赠联系电话: 0356-2062360 邮箱: jccszh@163.com

晋ICP备11000988号-1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732号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